最近一直在尝试理解苏轼的“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”这句话的含义,不过总是处在似懂非懂的地步。
吃罢午饭躺在床上,电脑随机播放着背景音乐,似睡非睡间听到刘德华的《17岁》,心里似乎有些悟了。
我们十七岁时追求的东西,现在都得到了吗?现在追求的东西呢?
答案比较明显。
我们是人,不是神,不可能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,与其追求那些求而不得的东西,不如专注于当下。
正如《明朝那些事》最后所说的:所谓千秋霸业,万古流芳,以及一切的一切,只是粪土。先变成粪,再变成土。
这句话颇有些“粪土当年万户侯”的意思在里面。
我没有教员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,曾经的我只想追求一份完美圆满的爱情。
可惜造化弄人,最后也不过是一堆粪土。
不过人生总是有困境,生活难免有挫折,活着难免遇到人渣。
当你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的时候,就等于你亲自给了别人一把伤害自己的刀子。
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
执着于物,往往会带来痛苦。
人生不过三万天,何必执念千重烦。
放下,即成仙。